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国内核电 » 正文

两大核电巨头合资的华龙公司,将如何助力中国自主核电出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6-02-26 |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尽管融合路上难关重重,但由国内两大核电巨头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等股比组建的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龙公司)正在缓缓成型中。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目前华龙公司相关高层管理人员已基本就位,双方正在协商相应的人员安排。

“华龙公司成立之后,负责的是华龙技术建设过程中的设计以及后续改进,但华龙公司本身并没有市场开发方面的任务。所以在市场开发方面,应该还是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各自开发,但我们使用的技术,都会来自于华龙公司。”在近日于深圳举行的中广核集团华龙一号国际峰会上,该集团副总经理郑东山对澎湃新闻称,华龙公司作为华龙技术的拥有者,今后会授权两大核电集团进行市场开发,“一定会有助于示范项目的建设同时也有助于海外技术推介,并且也会有助于华龙技术自身的优化和完善。”

华龙一号是在中核集团ACP1000和中广核集团ACPR1000+基础上双方联合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独立出口的三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型。自诞生之日起,华龙一号的技术融合问题始终摆在眼前。业内认为,尽管ACP1000和ACPR1000+同宗同源,均基于中国已掌握的从法国引进的M310核电技术,但具体参数差异很大,尤其是安全序列可谓完全不同。在“融合”上,目前看来形式大于内容。

纵观华龙一号的发展过程,从2014年8月22日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签署华龙一号技术融合协议开始,之后每一轮“融合”都离不开高层的施压与撮合,这也正是外界认为华龙公司在促进技术融合上难关重重的原因。如果没有外力的驱动,在商业模式和行业定位都尚不清晰的情况下,华龙一号能为中国自主三代核电的出口带来多大助力?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成立于1月22日的华龙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工程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核电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勘察、工程设计。

根据去年12月30日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和中广核集团事长贺禹在北京签订的合资成立华龙公司的协议,华龙公司将积极实施国家核电发展战略,致力于持续融合与发展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统一管理并实施华龙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相关资产在国内外的经营,推动华龙一号成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力品牌。

也就是说,“进一步融合并发展华龙技术”是华龙公司的主要使命。当被问及接下来双方的融合路径及计划时,郑东山对澎湃新闻表示,技术一直在发展,华龙公司本身既要为现有的示范项目提供设计和技术支持,也会为海外核电项目提供相应的服务。“从开发商、建造商、运营商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有一个能力强、响应快速的华龙公司,不仅仅满足中广核的核电项目,也满足中核的核电项目。”

郑东山称,华龙公司今后的商业模式,还得由华龙公司自己来确定,主要是为华龙技术的开发商和建设商提供设计、咨询和后续服务,“这种服务是基于商业合同的服务,而不是说华龙公司既然是由两家集团合资组建的,那你给我提供服务就是免费的,目前我想不是这样。”

尽管从企业运作到商业模式都尚不清晰,融合路径也依然迷雾重重,但至少从形式上看,华龙公司的诞生,使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成为“出自同一家公司的同一品牌”。品牌与专利,是两码事。当天也有外媒提出了是否存在“两个华龙”的质疑,郑东山予以了否认。

一个不确定因素是,源自外部强大的行政推动力会否继续出现?对于华龙公司的未来发展路径而言,这是很关键的因素。在中国现有的错综复杂的核工业体系下,要使华龙公司实质性推动技术融合的同时,更大程度地汲各方所长,离不开进一步的顶层设计。现今每一种关于华龙公司未来走向的大胆猜想,都与体制变革息息相关。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news/ 转载请注明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