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近日宣布计划,如果俄罗斯不尽快恢复天然气输送,斯洛伐克将重新启动苏联时代波胡尼斯(Bohunice)核电站(路透社)
尽管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风波”渐渐平息,但人们对于此次“斗气”的危害性和能源重要性的认识却变得更加深刻。在试图削弱俄罗斯能源供应筹码力量、急切寻找天然气以外的能源问题上,意大利、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英国等国开始对核能“另眼相看”。
据《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随着俄乌天然气事件导致欧洲大陆天然气供应危机的发生,一些欧洲国家政府似乎已经从“切尔诺贝利情结”中恢复过来,开始“回归”核能,并希望核能能够成为一种可靠且又自己国内就可生产的能源。1986年4月26日,当时的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核泄漏及爆炸事故造成巨大危害。
本月初,天然气输送切断后,许多欧洲国家在严寒中没有暖气度过饱受折磨,其中遭受重创的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两国近日宣布,将可能重新启动苏联时期的核电站。两国加入欧盟之前已经废弃了这些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欧盟曾出于安全考虑,鼓励东欧国家关闭老旧的核电站设施,并为此向它们提供资金。
然而即使这次危机过后,俄向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全部恢复,许多人还是会心有余悸,担心类似危机会在下个冬天重演。毕竟,本次俄乌天然气危机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各国因能源问题发生矛盾。专家分析,导致危机发生的腐败和政治分歧等根本原因并没有减退的迹象。
意大利政府近日也宣布准备重新发展核能。意大利经济发展部部长克劳迪奥·斯卡约拉(Claudio Scajola)表示:“刚刚发生不久的(俄乌天然气)危机使意大利人明白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想‘看人脸色’,想减少对别人的依赖,就得回归核能。”
曾经的反核运动倡导者360度大转弯
由于1986年切尔诺贝利电站核泄漏给欧洲造成灾难性影响,1987意大利举行公投,决定放弃发展核能计划。而现在,即使反核能运动的组织者也改变了主意,表示意大利必须重新给核能一次机会。
环保人士、1987年主张公投逐步取消核电运动的组织者及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前任董事长齐柯·特斯塔(Chicco Testa)说:“这次危机显示了我们在地缘政治动荡面前的脆弱性。我们必须使能源多样化,这也意味着向核能敞开大门。”特斯塔半年前承认,20多年前关于取消核能的公投是个错误。最近他还写了一本书,在书中大力提倡可再生资源和核能。
尽管环保主义者仍旧对发展核能心存疑虑,出于减少能源供应商碳足迹的愿望,他们正促进核能的复兴。
意大利、德国和英国“回归”核能
事实上,意大利保守政府早在去年就已开始发展核能,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能大幅推进核发展计划。两个多月前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意大利公众对于核能的支持度尽管略有上升,但也只有少于一半的人支持核能。据估计,本次俄乌天然气事件将增强意大利公民对于核能的支持。
意大利是继德国和英国之后、欧洲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意大利85%的能源靠进口,主要进口来自阿尔及利亚和俄罗斯。此外,意大利还是世界最大的电能进口国,其绝大部分电能由法国核电站提供。
尽管欧洲公众对于核能的支持可能正在上升,但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能源安全专家阿丽亚娜·卓奇(Arianna Checchi)表示,发展核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会有许多不利因素。
在解释有关核扩散和核废物处理问题时,卓奇表示:“建立一座核电站需要许多年时间,还要耗费20到30亿欧元,另外还有安全需要和奉献必须考虑到。”她对于在意大利建立核能设施尤为怀疑,因为意大利政治气候变幻莫测,卓奇说:“在意大利,像建立电站或重开核电站这类长期项目需要特别谨慎、再三衡量。”
德国的17个核反应堆提供了德国近三分之一的电力。2000年,德国领导人宣布一项计划逐步取消核能。然而就在当年9月,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就停止了该项计划。原因在于,俄罗斯因与白俄罗斯发生冲突,关闭了输送俄罗斯石油至德国和波兰的德鲁兹巴(Druzhba)输油管道,而德国石油进口的20%依靠德鲁兹巴管道运送。最近,德国最大的两家能源公司也已经宣布投资约300亿美元用来建设核电站项目。
在英国,建造至少四座新核电站的计划已经得以推行。尽管英国对于新建核电站的投资举动,与这次的俄乌天然气冲突并无直接关系,因为这些新核电站要在10年后才能完成,但是,英国政府表示,新的核电站发电能力将保证为英国提供长期可靠的能源来源,而且核能还是低碳足迹能源。(张颖)
新闻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