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国内核电 » 正文

两会话能源|核电:在安全高效中推进研发创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6-03-07 | 来源:中电新闻网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记者 谢文川)2015年的两会提出安全发展核电,2015年我国共核准8台核电机组,成为福岛事故之后核准规模最大的一年。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在建在运核电机组规模达到8800万千瓦;到2030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1.5亿千瓦、在建5000万千瓦左右,发电量比重达8%~10%,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面对这样宏伟的目标,毫无疑问中国核电即将迎来又一次大规模发展,作为能源结构转型的主力,2016年的两会中国核电的发展备受关注。

抓住重要战略发展机遇优化能源结构核电当仁不让

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每年可以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重量相当于80艘美国“福特”号航母船体的重量。

2015年11月30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在这样的目标下核电成为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稳定增长,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后15年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到2020年,我国在建在运核电机组规模将达到8800万千瓦;到2030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1.5亿千瓦、在建5000万千瓦左右,发电量比重达8%~10%,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

以上目标并非座谈空想,经过三十年发展,目前我国核电的研发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行维护等各方面均实现大幅提升,我国大陆地区在役机组30台、容量2830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1.8%,在建、已核准机组26台,容量2922万千瓦,在建规模全球第一。所有在役机组从未发生过2级以上运行事件,也未对周围环境和公众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运行参数优于世界平均值,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12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加快建设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是稳定经济增长、优化能源结构、改善民生的绿色发展重要举措,对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和有效投资需求,推动提升中国装备品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针对未来核电的发展提出:“优选一批条件优越的核电厂址,开展保护和深入论证。”由于核电的特殊性,对厂址的选择要求一向苛刻,为此国家能源局一直在研究制定核电厂址保护管理办法,保护好稀缺的厂址资源。

核电建设从开工到投产需5~6年,如需完成2020年投运与在建共8800万千瓦规划,未来5年,中国需要开工建设近40台核电机组。这些新建机组需要更加丰富的厂址选择。

注重产业配套和产业链发展核电发展经历四个转变

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将成为“十三五”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我国核电产业要更加注重产业配套和产业链发展,避免大起大落。要与国内外政府和企业合作发展,共享世界核电发展带来的机遇。

目前,我国核电产业正在经历四个方面的转变,首先是核电技术从二代到三代的转变。2015年是二代核电的收官之年,2015年12月田湾5、6号机组成为中国大陆上最后两个获批核准的二代加核电机组,此后以华龙一号与AP1000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机组将在未来中国核电的发展中扮演主角。

其次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引进设备到引进技术再到自主创新,中国核电在摸索中前进。目前,核电关键设备和核心材料基本实现自主设计,试验验证平台逐步完善,核电技术标准体系正在形成,初步建立了核电自主创新体系,以华龙一号为代表的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再次中国核电正在经历以国内建设为主到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转变。2015年,中国核电企业先后与罗马尼亚、阿根廷、英国等均建立了合作关系,采用我国“华龙一号”技术的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已开工建设,2016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有序实施核电“走出去”,首推 “华龙一号”堆型出口,积极推动CAP1400堆型和高温气冷堆“走出去”,继续推进与英国、罗马尼亚、巴基斯坦、阿根廷、南非、沙特等国的核能合作。

最后要实现从核电大国到核电强国的转变。26台在建机组,我国核电发展速度已经是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核电大国,要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产业中心,一定要掌握先进的核电技术。在前不久结束的华龙一号国际峰会上,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黄鹂,表示“核电装备是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装备制造的最高水平,华龙一号立足于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现状并充分汲取了多年来设备国产化的经验与成果,必将助推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创新与提升,带领中国装备制造业参与全球竞争。”

 
关键词: 核电 两会 研发创新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news/ 转载请注明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