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期间,中英两国发表《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将中英关系推向新的高度。
2013年,英国政府同意中国企业投资英国核电项目。2015年3月,英国成为第一个宣布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西方国家。4月,英国表示支持人民币最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此次习主席访英,中英两国再签涉及能源、金融、通信、文化等多项合作大单。中英关系持续升温,长期保持紧密联系的中英能源产业又将获得怎样的合作前景?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驻会研究员王韬博士。
能源与低碳领域合作已久
王韬:纵观中英合作史,两国在能源方面合作甚广。尤其是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及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中英双方基于低碳发展的共同立场,在能源政策、清洁能源等方面展开了更为密切稳定的合作。
今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双方一致认为能源领域合作将继续成为中英双边关系的重要支柱。对话确定中英双方将研究探讨英国在电力和油气部门改革的经验以支持中国实施“能源革命”下的能源领域改革;双方同意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以降低低碳转型的成本;在促进海上风电开发成本大幅降低的目标行动上,双方同意探讨最佳的机制,例如建立联合中心,以便于更好地分享中英在海上风电部署方面的技术经验。由此可见,中英两国更多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共同立场上,在制度建设、政策协调等方面深化能源领域合作。
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并不是一个能源技术强国。在当前的全球治理结构中,英国维持着它在金融领域的传统优势,这也是中英合作的另一个重点领域,包括离岸人民币中心、绿色金融等。因而,与中美两国更关注能源技术研发、投资与贸易合作的特点不同,中英能源合作更多涉及的是制度建设、能源政策等。
英国新能源政策值得学习
王韬:中英与中美在能源与环境领域合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前两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双方在碳减排方面的诉求和立场是相对一致的。因此,两国在碳减排层面积极开展合作,并于去年11月和今年9月分别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基于此,双方在清洁能源、能源效率等技术和标准等层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并已在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建筑节能等节能环保技术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相较而言,中英合作的侧重点是制度建设。中国目前虽已是可再生能源大国,光伏、风电的新增装机量和总装机量均居于世界前列,但行业整体才刚刚起步,国内市场也远未得到充分开发,国家层面的目标规划和支持政策等仍在不断摸索中。在这方面,英国为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事实上,无论是清洁能源发电标杆电价的补贴政策,还是各地区清洁能源投资的配额制,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变迁的各阶段都能看到英国清洁能源制度的身影。
可再生能源尚属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离不开政府补贴的扶持。实际上,欧洲自上世纪末出台了大量刺激和扶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政策,包括立法支持、制定规划、政府补贴等。正是由于巨额财政补贴的吸引力极强,全球投资者竞相进入欧洲可再生能源市场,促使欧洲成为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最大、比重最高的地区。
然而,长期的政策性补贴导致行业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风险持续膨胀,也使国家财政承受较大压力,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负面效应愈加明显。对此,英国政府决定取消对小型光伏电站和陆上风力发电项目的补贴金额,改变补贴付款方式并修改生物质能电站补贴。虽然这项政策遭到英国业界的强烈反对,但从长远看,逐渐削减直至取消补贴有利于可再生能源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尽快成长为能够与传统煤电一争高下的成熟产业。
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由于在市场培育、规模比例等方面尚未达到英国的发展水平,补贴对产业推广仍是必不可少的。但从推动产业健康发展、避免产能过剩的角度考虑,中国应在补贴的退出时间、退出机制等问题上做长远打算。
另外,中英与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诉求也有所不同。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务中,欧盟往往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气候谈判席上,因此英国很难单独与其他国家签订气候目标协议。而且中英两国在能源需求、清洁能源供应、碳减排等方面的体量相差较大,共同发布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及减排行动的意义不大。
互利共赢外交迈上新高度
王韬: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危机泥潭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倾向于重视实效的实用主义原则。中英关系的发展绕不开美国,这是肯定的,但英国应算是一个在外交政策上比较有独立性的国家。从本质上说,中英关系进入所谓的“蜜月期”还是利益使然。此次习主席访英期间签下的能源、金融、通信、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大单,对英国自身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英国经济遭遇瓶颈,老旧落后的基础设施亟待改造,且其近期的经济战略如英格兰北部经济带建设、工业2050战略等,都需要中国的支持和参与。政治层面上,中国如今是国际社会的焦点所在,英国也希望借助中国重新站在世界舞台中央。
在全球化语境下,我们考量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时,需要避免陷入零和博弈的陷阱,毕竟对抗性思维是不可取的。如今,中英关系已上升至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高度,这是重要的外交成果,也是中国外交政策日趋成熟的直观体现。因此,我们更需坚持互利共赢的思维,走合作路线,这样国家间的对话交往才可能长久。这需要一个设计科学、运行良好的合作平台或制度安排。
就目前而言,亚投行有潜力成为这样一个促进各国进行对话交流、互信合作的国际平台。亚投行是第一个由中国发起并拥有主导权的具有深远意义和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机构。虽然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中也有相当分量的主导权,但影响力较之亚投行有所不及。而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被认为是美国“盟友”的国家均对亚投行抛出了“橄榄枝”,原因就在于他们相信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亚投行需
要尽快落实具体项目,真正发挥出促进各国互利共赢的作用。
习近平主席访英主要成果一览
中国核电落户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
中英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合同规定,中广核集团与中核集团组成的中方联队投资60亿英镑(约合588亿元人民币),持有项目33.5%的股权。这是中国企业首次主导开发建设西方发达国家核电项目,实现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的突破。
由法国电力集团与中国企业共同建设的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总投资高达180亿英镑,是英国30年来的首个核电项目,因高昂的造价被称为“地球上最昂贵的工程”。此项目预计于2025年完工。
BP与中国石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BP和中国石油共同宣布签署一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项协议涵盖潜在的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和开发项目、拟推进的中国油品销售合资合作项目,并将在全球油品和液化天然气贸易、碳排放交易等方面探讨合作机会,在技术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分享经验。这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望在BP在华既有的重大业务基础上,再增添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贸易价值。
BP与中国华电签署百亿美元购销协议
BP与中国华电集团签署了一份价值高达百亿美元的销售与购买协议。根据协议,BP将每年向中国华电供应100万吨LNG,为期20年,总价值高达100亿美元。
据BP首席执行官戴德立介绍,这是BP与中国买方企业签署的又一个长期LNG供应协议,将在促进中国能源供给多样化和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协议的签署,也将帮助中国通过使用低碳燃料,实现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碳排放的承诺。
中国华为与UM签署石墨烯研究项目
中国华为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M)合作研究石墨烯应用,共同开发ICT领域的下一代高性能技术。这一项目合作期初定为两年,研究如何将石墨烯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和移动通信设备。
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所是石墨烯研究和商用的领先机构,已有40多家企业与曼彻斯特大学的235名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石墨烯和相关二维材料的研究。
中国华为在英国投资石墨烯,并不会成为主要研发角色,它将帮助英国实现石墨烯材料的市场化。这对华为在欧洲市场的拓展具有推动作用,与英国合作可实现双赢。
人民币国际化向前迈出一大步
伦敦作为历史悠久的全球金融中心,历来是世界金融创新的重要坐标。中国率先在伦敦成功发行了总额50亿元、期限1年的中国境外首支人民币主权债券,这也是在英国上市交易史上规模最大的外币主权债券,标志着西方发达国家为人民币国际化投下了“信任票”,将在全球金融市场产生示范效应,人民币国际化征途的前景顿现开阔。此外,中国银行宣布成立伦敦交易中心,中国建设银行宣布成立伦敦分行等举措,都意味着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编者的话 “中国人称,英国是公正的、非意识形态化的务实多元主义者,同时还是著名的调停者……这对英国来说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遇。”英国白金汉大学校长特莎·凯瑟克10月27日在《金融时报》撰文称。看来,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已成为两国学界共识。
共创中英“黄金时代”
近日,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的“超级国事访问”令世界瞩目。习主席到访受到了英方的高度重视和超高规格礼遇,英国王室三代成员出动,英国媒体也进行了全方位报导。
10月20日当天,笔者有幸亲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盛大欢迎仪式的壮观场面。英方超规格鸣放103响礼炮,检阅仪式后,习主席夫妇在英国女王夫妇的陪同下乘坐皇家黄金马车前往白金汉宫。通往白金汉宫的林荫道上挤满了前来欢迎习主席夫妇和观看仪式的中英人士,当皇家马车经过时,人群中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可谓盛况空前。
习主席此访行程紧密,会谈、走访、参观、演讲等形式多样,取得的成果丰富、务实,处处显现出英方的热诚欢迎与周到安排。英方对习近平主席的国事访问给予罕见的极高礼遇,体现了英国对深化英中关系的高度重视与合作诚意。英方希望用实际行动证实英国愿意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开放的合作伙伴和坚定支持者,并向世界宣示英中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习主席在此次访问中为中英关系做出新的定位——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时宣告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双方共同发表了《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英国媒体积极评价此访,欢迎中国实力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认为开展互利共赢合作将有力助推两国的发展进程。《金融时报》称此次访问“标志着英国从根本上重新矫准自己的大国关系”。
伦敦时间10月21日,中英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合同正式签署。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开发建设西方发达国家核电项目,标志着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的突破。
虽然欣克利角C项目在英国国内也引起了对安全性与中方参与的争议和担忧,但这些争论对这一决策和项目落实的影响不大。一则核电项目对英国维持低碳能源战略来说十分关键。其在役核电站将在近10年内陆续退役,其核电设施亟待更新。二则英国缺乏建设此类巨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庞大资金和最新技术。三则这一项目将为英国带来十分可观的电力、减排和就业收益。预计项目建成后,可满足英国7%的电力需求,为600万家庭供电,每年相当于减排900万吨二氧化碳;项目建设还将提供2.5万个就业岗位。英国《每日电讯报》文章说,欣克利角C项目并不意味着英国向国外势力俯首屈膝,而是国际公司向英国投资,帮助英国建设极为重要的能源安全项目,是一种共赢的互动。
英国官方、主流媒体和能源业界对中英核能合作持积极态度,特别是英国政府高调欢迎中国的核电投资。今年9月英国财长奥斯本访华时表示,欣克利角C项目将使英中关系更进一步——全球民用核电历史最久的国家与民用核电增长最快的国家联手。英方积极务实的态度对于此项目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也对今后中国扩大对英国的能源投资具有推动作用。
当然,英国国内还存在一种较为矛盾和无奈的心态:想借助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发展自身经济,却无法完全放下“老大”心态,所以不时冒出一些质疑声。但在现实面前,英国很快转向务实态度。此次中英能源合作不仅涉及核电,还包括BP与中国石油达成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BP与中国华电集团的LNG购销协议等。
此外,中英能源合作的突破及未来的良好发展前景也势必会对全球能源合作与治理带来影响。一方面,目前中美、中俄、中英及中法之间的能源合作侧重点各有不同、各具特色,或偏重大规模能源投资与贸易,或涉及气候变化,均是对全球能源格局具有重大影响的领域和事件。中英合作将撬动大国能源合作的既有格局。
另一方面,中英合作或将打开全球能源治理的新局面,推进治理主体间的融合与民主化进程。中国与各大国之间的能源合作逐步多元和深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和相关治理机构日益重视中国,这将逐步从基础上推翻过去少数西方大国主导全球能源治理的局面。其中,欧洲国家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中国与欧洲大国的能源互动不断增强,欧洲国家本身还是国际能源机构的主要成员。因此,中英能源合作进一步推动中欧能源关系深化发展,提升中国的话语权,并可能为全球能源治理结构的民主化带来契机。(作者:邹志强 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