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EN记者仲莱报道
能源紧张促使各方面开始重视能源的多元化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核工业的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对能源的大量需求,以及核电的安全稳定运行,共同营造了核电大发展的有利环境。
我国核电虽然经过了多年不同阶段的发展,但是核电发展的几个突破以及核电走过自我创新的艰难里程,却少为人知。4月底,CIEN记者采访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康日新。
CIEN:我国核工业发展坚持怎样的方针?
康日新:我国核工业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指引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正是通过自主创新,我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打造了两张中国“王牌”,一是中国的核盾牌,即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二是中国核电自主化的品牌,即成功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国产化的重大跨越和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的接轨,奠定了核科技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核工业开始了以核电建设为标志的第二次创业。其间,我们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将自主创新摆在了首要位置。
CIEN:在第二次创业中我们有什么重大突破?
康日新:我国核工业的第二次创业,发展了以核电为龙头的包括核燃料、核应用技术在内的三大核技术产业,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使我国在世界核电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拉动了机械、电气、仪表行业的技术进步,是新中国科技崛起的重要里程碑。
在祖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从设计开始,就坚持科研先行,重在掌握技术,先后建立了零功率试验、燃料组件水力试验等22个装置,并应用和改建原有的核科技设施,进行了400多项科研试验,有效地保证了设计、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成功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自主设计建造首座核电站的国家。
在我国首座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建设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以我为主,自主设计”这个核心环节,掌握了建设和管理的主动权,实现了自主建造、自主采购和自主管理,有效控制了造价,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在55项关键设备中,有47项是国内制造的,一大批核电专用材料通过研制,实现了国产化。无论是设计自主化还是设备国产化,在我国核电发展史上,秦山二期核电工程都有了一个重大跨越。
CIEN:在今后的核电产业发展中,自主创新将处在怎样的位置?
康日新:自主创新是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肯定,如果不是一开始就坚持自主创新,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也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如果中国自主研制的原子弹试验成功再晚10年、20年,恐怕整个世界格局就不是今天的样子。
实践告诉我们,自主创新虽然最初成本较高,但是由于免去了引进技术所支付的昂贵费用,投产后也无须将绝大部分利润让给外方,从长远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更有意义。事实上,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秦山二期核电工程,相对于同期从国外引进的核电项目来说,节约成本约70亿元人民币。
实践反复说明,技术引进可以实现高起点起步,但技术引进从来都是以自主创新为前提条件的。凡是属于新的、先进的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外国人从来都不卖给我们。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是买不来的,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买不来的。只有自主创新,才是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