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会议会展 » 正文

巴黎气候大会上的“中国声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5-12-11 |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临近年终岁末,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成为国际外交舞台上最热门的多边活动之一。100多位国家领导人、近200个国家代表云集巴黎,共商2020年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本版本期聚焦相关内容,展示中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努力和决心。

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强调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30日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强调各方要展现诚意、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巴黎大会要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巴黎协议应该着眼于强化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也要为推动全球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协议应该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有效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引领绿色发展;应该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广泛参与,提高公众意识;应该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发达国家要落实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气候友好型技术;应该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应该阻碍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合理需求。

习近平指出,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给我们思考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我们要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巴黎大会要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要确保国际规则的有效遵守和实施,坚持民主、平等、正义,建设国际法治,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允许各国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

习近平强调,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目前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的目标虽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中国政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今年9月宣布设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将于明年继续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型农业、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国际合作,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融资能力。

习近平最后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作出贡献。

约150个国家领导人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与会领导人表示,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攸关人类未来,需要各方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为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契机。巴黎大会要取得成功,就要确保大会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协议。各国要加大对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等领域的投资,制定有雄心的减排计划,减缓气候变化过程。(来源:新华社)

“中国承诺”和“中国主张”

一系列 “中国承诺”振奋人心

11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演讲,阐述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张。习主席与会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体现了中方的重视,也是对会议东道主法国的有力支持,“中国声音”也成为响彻塞纳河两岸的主旋律。

气候大会谈什么?这是许多普通民众常问的问题。根据日程安排,与会各国领导人将在开幕式后授权各国谈判代表就气候变化巴黎协议开展谈判,建立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2020年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

针对巴黎协议,习主席在讲话中明确提出的4个“有利于”犹如“中国声音”的四根支柱,为发展中世界说话,给巴黎气候谈判定调。这既体现了推动各方解决谈判分歧的政治智慧,也展现了推动达成协议的坚定决心。

对于世界而言,习主席在大会陈述的一系列“中国承诺”振奋人心,赢得国际舆论广泛赞誉。

在国内措施上,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在国际合作上,习主席还宣布新措施:中国明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继续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型农业、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并帮助他们提高融资能力。

这表明,中国以郑重承诺和实际行动,支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主张”为气候谈判指明了新路径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气候变化问题似乎很遥远,气候谈判更是觉得与自己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气候问题首先是环保问题。众所周知,低碳、绿色在全世界都日益深入人心,成为时代潮流。与10年20年前相比,中国民众的环保意识在加强,中国领导层也在从战略上有新的思考与突破。最近,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理念列入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与全球气候治理相呼应。

其次,气候问题更是个发展问题。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牵涉走粗放式发展道路还是走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问题。当下,中国正在经历“发展模式”之变,中国政府提出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对于世界而言,由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正严重影响着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此外,让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按照同一种发展模式走的话,对发展中国家就很不公平。

其三,气候问题更牵涉国际社会南北之间的角力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必须坚守,各方应按照各自责任、能力的不同,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制定有力目标。这是中国一贯坚持的原则。事实上,发达国家还有许多欠账未还,“赖账”现象也不少。比如,一些发达国家确定的减排目标与自身能力严重不符,甚至出现倒退。在向联合国提交的“贡献”中,绝口不提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等义务,令人失望。正因为如此,习主席提出: “巴黎大会应该摈弃‘零和博弈’狭隘思维,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

回顾以往,“哥本哈根之败”让气候谈判这些年一直处于低潮,是中国挺身而出才使得谈判之路峰回路转。去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会晤达成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给国际社会带来一份“惊喜”。此后,中国于今年6月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做出表率。而今,中国在巴黎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承诺,表明中国有诚意、有决心为巴黎大会的成功做出自己的贡献。但也应该看到,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的共同事业,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同心才能取得新突破。

路漫漫其修远兮。气候谈判牵涉各国根本利益,南北分歧的弥合绝非一日之功。幸运的是,巴黎大会上的“中国声音”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活力,“中国主张”为气候谈判指明了新路径,期待巴黎协议能如期达成,期待国际气候治理秩序沿着公平合理、全面均衡的方向前行。(来源:北京青年报)

巴黎气候大会的五大焦点

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节点,巴黎大会将确定2020年后国际社会如何分担责任。气候谈判背后实则是各国的切身利益,如何做到结果的公平合理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焦点一:能否如期达成“历史性”的新协议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各方都期待能达成各方满意的结果。”

回溯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历史进程,每一次谈判都伴随着分歧、妥协与共识。1992年签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从1995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公约》缔约方大会。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达成《京都议定书》,从巴厘路线图的形成到《哥本哈根协议》,从坎昆会议到今年的巴黎会议,世界在变化,气候协议也在进化。

“巴黎协议将是一个转折的重要标志。”在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看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模式由《京都议定书》“自上而下”强制减排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模式。目前已有160多个国家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体现了各国的信心。中国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认为,“国家自主贡献”将成为巴黎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展示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重要行动。从预备会的情况来看,各国态度积极,但是分歧依然存在,主要是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焦点二:如何化解分歧,体现“共同但有区别”

“就像一场赛车一样,有的车已经跑了很远,有的车刚刚出发,这个时候用统一尺度来限制车速是不适合的,也是不公平的。”这个比喻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原则的重要内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造成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不同,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等重要原则,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愿。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曾提出,发达国家在2020年之前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排放至少25%~40%,到2020年之前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并建立技术转让机制。“如果在巴黎协议中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会议。”解振华表示。

聚同化异,方能相向而行。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贡献要符合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和要求。“但也要看到,在‘区别’之前强调‘共同’二字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是大家的共同责任,都不能置身事外。”苏伟说。

焦点三:“2摄氏度”目标能否具体化

在苏伟看来,巴黎协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形成“2摄氏度”目标实现的约束机制。

地表温度上升要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是被国际社会公认且关系人类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160多个国家提交了从2020年到2030年的减排目标。但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计算,减排目标加总后大约会减少40亿~60亿吨碳当量的排放。但是,这离“2摄氏度”所对应的2030年减排需求,仍然相距120亿吨。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指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采取具体的行动。从现在到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达到35亿~60亿的增长规模,初步测算每年将有60万亿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如果这个投资在未来15年形成低碳设施,则会对减排作出极大贡献。苏伟表示,虽然行动与设想还有距离,但是也存在巨大潜力,需要各国加强技术合作。此次会议,中国代表团中也有中国工程院及各方权威专家,他们将贡献更多智慧。

焦点四:发达国家资金承诺如何兑现

“资金问题是巴黎气候大会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解振华指出,期待发达国家兑现承诺,这也是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础。

今年10月出炉的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气候融资报告指出,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提供的公共和私人资金在2014年达到618亿美元,高于2013年的522亿美元,但与承诺的1000亿美元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在专家们看来,如何确保2020年前每年1000亿美元目标的兑现,增加公共资金占比,并加大在气候适应上的支持,以及2020年后的资金支持方案如何确定等都将成为巴黎会议的重要焦点。

焦点五:中国还将贡献什么

巴黎会议召开之前,中美双方已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美国首次提出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整体下降26%~28%,刷新美国之前承诺的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17%。中方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中国碳排放有望达到峰值,并将于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近20年,累计节能量已占全球的52%。“加上最近这两年,应该是52%以上。”解振华表示,全球的节能总量当中,中国占了一半以上。中国宣布建立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以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

据了解,中国已明确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争取提前达峰。另外,争取2030年碳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要增加45亿立方米。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等五大理念。苏伟透露,中国已经开展了7个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争取在2017年启动全国统一的碳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举措

中国作为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主动承担相应责任,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努力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面阐述了中国在201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这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

2008年10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纲领性文件。

2009年11月,中国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3年11月,中国发布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15年6月,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提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等目标。这不仅是中国作为公约缔约方的规定动作,也是为实现公约目标所能作出的最大努力。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8个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的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已超过其“公平份额”。

2017年,中国还计划于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

多年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已分别下降29.9%和33.8%。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201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机装机容量占全球24%,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已产生260万个就业岗位,占全球该领域就业岗位总数的40%。

此外,在气候治理方面,中国积极推进南南合作,向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2011年~2014年,中国政府累计安排2.7亿元人民币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2014年9月,中国宣布从2015年开始将在原有基础上把每年的“南南合作”资金支持翻一番,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并将提供600万美元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2015年9月,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于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来源:新华社)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exhibit/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