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核电政策 » 正文

我国将加快发展新能源,调整核电风电等发展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4-03-13 | 来源:中国核电网
转战新能源,将加快调整核电风电等中长期发展规划

    “我们应该汲取过去一些产业发展的沉痛教训,把发展新能源放在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不能从一个更高的视野审视新能源发展问题,预计再过十年,将会突然发现,我们又落到别人后面了。到时候,我们即使想追也追不上了。”

    今春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的一番话,再次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新能源发展这个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的“老”话题上来。

    据国际能源机构最新预测,从世界范围来看,石油将在未来40年左右枯竭,天然气将在60年内用尽,煤炭也只能用220年左右。同时,按中国剩余可采储量和能源消费量来看,石油还可开采13年,天然气为40年,煤炭为60年,均早于全球矿物能源的枯竭速度。能源短缺和能源消费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相比较,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巨大。根据初步的资源评价,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中,可开发水能资源约4亿千瓦;我国地域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也比较丰富,仅海上风能资源总计可安装风力发电机组10亿千瓦;全国2/3国土面积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地区,理论上每年可以达到17000亿吨标准煤;农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能源资源每年可作为能源使用的数量相当于5亿吨标准煤。可以说,无论是资源空间还是市场空间都十分广阔。

“表面上看,能源短缺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则是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高碳经济模式走到了尽头。”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凯迪控股投资公司董事长陈义龙借此向《瞭望》新闻周刊表示,我国新能源的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已经到了该奋起直追的时刻。



    高碳经济转型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资源形势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已经翻了一番,超过了13亿吨标准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

    2008年,我国进口石油2.18亿吨,预计到2020年前后将超过日本,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汽车消耗石油将分别达到1.38亿吨和2.56亿吨,分别约占全国石油总消耗量的43%和67%。

    虽然近期受金融危机影响,能源价格出现回落,但能源短缺的问题并未消失,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到来时,能源问题仍将是突出问题。

    对此,能源专家认为,我国要解决好能源供应问题,可持续地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要,除了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设高效和节能型社会外,还应高度重视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努力增加能源的供应渠道和供应量,促使能源供应多元化,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同时,培育现代能源产业,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是个大趋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认为,我国能源分布不均衡,为达到我国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消耗量的10%,必须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10%的目标是2007年4月出台的“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为实现这一目标,能源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

    对美欧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在应对危机中抓紧推进新能源发展的举措,张国宝指出,这里有从战略角度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在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把握主导权等多方面的考虑。

    多位专家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中国无论是为了改变能源发展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环境压力大等现实问题,还是从有效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和应对全球变暖考虑,都需要把新能源发展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加以重视。

    也正基于此,今年2月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新能源尤其是核电和风电的发展,便迅速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显示,目前核电装机仅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1.1%,仅占一次能源消费的0.77%,不仅同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而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为了适应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需要,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透露,今年将加快研究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风电发展目标和建设规划,此前公布的预期目标都将作大幅调整。事实上,以风电发展为例,现实的发展已经超过了规划目标。据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相关人员介绍,中国风电装机容量2008年突破了1000万千瓦大关,到2010年将有望达到2000万千瓦。而在2007年8月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10年规划的风电装机容量仅为500万千瓦。



产业化障碍待突破

    本刊记者从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获悉,由该所承担研制建造的世界首座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波浪能的海岛可再生独立能源电站,不久前在广东珠江口的珠海担杆岛初步建成投产,岛上300名常住居民由此实现了电力和淡水的24小时自行供应。

    作为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重点资助项目,该新能源示范电站采用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在系统优化集成、抗台风、能量利用率等方面具有先进性和独创性,利用发电、蓄电、逆变、控制等方法实现供电,并利用多余能量制造淡水。据悉,全部建成后,该系统无须电网和柴油机支持,便可以独立运行,发电质量达到市电标准。

    专家认为,该独立能源示范系统对解决海岛特别是远离大陆的海岛电力和淡水供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我国海洋开发和海岛建设。该项成果意义重大,标志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但对新能源产业来说,才仅仅是开始。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广东香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强认为,“新能源的开发在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

    2007年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明确要求要大力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科学发展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多能互补,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但从目前我国的电力供应结构来看,火电装机和发电量的比重占到80%左右,不降反升。

    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扶持,我国新能源产业将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但是其产业化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

    近年来,在世界光伏市场的拉动下,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每年以超过40%的速度迅猛发展。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日本和欧洲,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其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表现为产值逾千亿元,从业企业数百家,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投入资金上千亿元。

    不过,虽然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飞速增长,但国内光伏累计装机量仅占全球累计装机总量的0.82%,开发利用较为成熟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尚且如此,其他的新能源领域更不待言。综合有关专家的分析看,新能源的发展在政策方面面临三个障碍:

    一是政策激励不够。近年来,我国在鼓励新能源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明确了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制定了中长期总量目标与发展规划。但目前国家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整,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各级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

    二是消费市场拓展缓慢,市场狭小。可再生能源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从而使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

    三是新能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由于设备技术落后,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成本还比较高,严重阻碍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来说,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前期投入成本高,风险大,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普遍存在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新能源企业的高投入和高成本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成为制约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瓶颈之一。



中国策应新能源

    “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将成为后石油经济时代的佼佼者。”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全国建议:“我国应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以抢占未来能源竞争先机。”

    展望世界新能源发展趋势,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已制定了新能源发展战略。因此,张全国认为,我国应将新能源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作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举措,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争夺全球气候变化斗争领导权和控制权的重要方面。

    在奥巴马宣布其能源战略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就预计,奥巴马率先提出的能源救市方案,可能会引领全球掀起一个新能源研发的高潮。在她看来,相关能源关键技术的突破很可能创造新的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金融危机的发生,使能源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但却给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随着各国对新能源支持力度的加大,与高价的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将更具竞争力。”

    要切实解决新能源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访的多位专家建议:

    健全保障机制。要制定出相关的保障措施,制定并出台有利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制定符合地方特点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引进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评价和利用规划,设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基金、建立可再生能源价格补偿机制,建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才能够使可再生能源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政府和企业联手化解成本难题。要解决新能源开发中存在的设备技术落后、前期投入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或给予补贴,或在价格上给予照顾,帮助企业突破难关。制定并落实对绿色能源设备生产进行补贴的政策,推进新能源设备制造国产化进程,避免因缺少核心技术而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优化能源发展环境,拓展消费市场。政府应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给予明确、具体的优惠政策,确保参与可再生能源研发、生产的企业有利可图,促使企业更积极地投入到可再生能源产业中。建立政府管理与公众参与、社会制衡相结合的可再生能源立法及执行机制。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结合市场力量和社会参与,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对绿色能源产业的财政补贴、降低税率、实行低息贷款、扩大信贷,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激发绿色能源发展的定价机制,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政策上的扶持将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着力推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培养人才、稳定队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力基础。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人才太少,知识老化严重,且数量不足,不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要求。

    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国外有许多大企业看好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其具有先进的技术、一流的人才和雄厚的资金,其进入我国的新能源市场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王仁贵、尚前名、曹健)



新闻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关键词: 新能源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policy/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