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发电优势明显,高效稳定减排且经济性好,具有相比其它能源不可替代的显著优势。相比火电无温室气体排放,相比水电和风电太阳能高效稳定,2013年发电小时数7893小时,远高于火电5012小时、水电3318小时、风能2080小时和太阳能1650小时;经济性好,发电成本仅高于大型水电,与煤电成本相当,远小于天然气、风电和光伏发电;核电站投资回报高,2012年核电企业整体毛利率近40%,在执行新的全国标杆电价0.43元/千瓦时后,机组发电利润约0.09元/千瓦时,ROE水平近26%,远高于煤电和水电。
核电提速信号已出,预计到2020年累计装机将至少新增42GW,且“十三五“内陆核电放开概率较大。2013年国内核电装机占比仅1.2%,远小于全球9.8%的水平,未来提升空间大。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发生后,国务院于2012年10月24日通过了《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要恢复核电正常建设,明确了2015年在运4000万千瓦、在建略超2000万千瓦,2020年在运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新目标。国家能源局2014年1月下发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国家政策层面正式释放出核电提速信号。核电“走出去“也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值得期待。虽然从我们对设备商的草根调研中了解到2020年核电装机规划被超越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保守期间,我们仍按照“2020年在运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目标”进行项目测算预估,得出未来七年仍需新核准及开工40GW左右核电项目的结论,且“十三五”期间放开内陆核电站建设的可能性较大。
投资思路:到2020年核电设备总投资近3800亿元,核电项目重启后,后续核电装机规划的调整以及项目核准及开工的节奏直接影响核电板块相关投资标的的选择以及空间判断。区别于市场,我们判断,2014年和2015年为已开工核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以及新开工项目数量的第一高峰期,十三五内陆核电的放开将打开成长空间且迎来第二高峰。保守估计2014年新开工项目达到6-8个,同比2013年翻倍增长。从投资上看,核电项目重启将带来整个板块估值提升;实际受益次序上看,长周期设备早于短周期设备,但短周期设备弹性更佳。对长周期设备来说,2014-2015年的订单能否超预期主要取决于2016-2017年左右的新开工数量,核心关注核电装机规划的上调以及“十三五”内陆核电站是否放开;对于短周期设备,其招标基本同项目开工时间同步,因此目前核电开工数量的明显回暖将增强短周期设备公司近1-2年订单的相对确定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