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核电首页 » 国内核电 » 正文

央企“双电合璧”双重意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 发表于:2015-02-28 | 来源:企业观察报

继南北车整合之后,核电行业也迎来了央企的“双电合璧”。2月3日晚,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电力、吉电股份、东方能源等同时发布措辞一致的提示性公告,证实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启动中电投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重组。自此,中国核电行业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对于这两个央企的整合,由于中电投弱于中核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而国内具备核电站项目建设资格的只有这三家,国家核电还不具有这种资格,于是国内一些财经评论认为这是弱弱联合,对行业意义不大。笔者认为恰恰相反,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后,正是站在全球核电风口,顺应趋势和潮流,对中国的核电发展有重要意义。

整合适应未来市场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至70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投入建设,根据目前每百万千瓦一台机组造价需要70亿美元左右计算,就是5000亿美元的市场。

但是,这种预测还是过于保守了。去年,俄罗斯与伊朗签署了4个核电站500亿美元的订单,还与印度、朝鲜、土耳其进行核电站项目建设洽谈;中国与阿根廷、英国、南非、印尼等国也已经进行核电站建设接触;法国、日本等全球多数国家都在考虑上马核电站建设。

从全球核电的发展态势来看,去年APEC会议期间,奥巴马来华签署的中美气候减排协议,已经成为全球的指挥棒。今年的全球气候大会在法国召开,将来用核电站逐步替换煤电、用电动车替换汽油汽车、用天然气液化气替换煤气,将成为全球大势。

所以,笔者认为,全球将来新增总量是不会少于中国将来新增核电站规模的,这是一个大致的事实。

至于大家都担心的核电的安全性,由于俄罗斯在核电站方面成功进行了燃料棒的循环利用,全球不再担忧像日本福岛那样因地震造成核辐射泄漏的事故出现了。去年俄罗斯与伊朗签约的四个核电站,由俄罗斯运回燃料棒进行处理,伊朗就没有后顾之忧。而俄罗斯把燃料棒运回去后进行热量的充分利用,让燃料棒充分燃烧变成灰烬,辐射、重量和体积均微乎其微了。正是俄罗斯的这种处理,让全球看到了核电站的安全,重新树立了对核电的信心,于是去年日本就恢复上马核电站建设了。

截至2013年底,中电投火电装机容量是6209万千瓦,全国火电装机容量是8.6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是1461万千瓦。如果把火电全部改造成核电,需要每台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862台,按国内造价每台60亿美元计算,国内市场是约5.2万亿美元的市场。未来10年按完成3成核电站改造计算,就是1.5万亿美元的市场。考虑到核电站资质,中电投可以瓜分国内4000亿美元的市场。

国际市场未来10年总量也是1.5万亿美元的大核电市场,中电投可以获得1000亿美元的市场。如此就是5000亿美元的市场,平均每年可以获得500亿美元的市场收入,按20%的利润率计算,就是100亿美元的利润额,而2013年中电投是310亿美元的收入,利润只有110多亿元。合并后的中电投,年收入可以达到1000亿美元,翻3倍还多。

整合起来“走出去”

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合并,对国内同行和国际同行都会形成一定冲击,因为中国核电行业的订单业务多了,竞争力大了。不过,笔者认为,中国核电站三驾马车(中电投、中核、中广核)应该在海外进行价格方面的协调,否则就可能陷入与这些年来南北车海外价格战一般的泥淖。

过去,国内企业到海外去竞标项目出价是从自己的成本视角出发,由于价格太低,被国际同行视为不正当竞争。假设一个高铁项目由海外发达国家公司来建设,成本价需要300亿美元,那么报价就需要加10%或15%的利润。由于中国的制造成本比国外便宜三分之一就是200亿美元,加上10%或15%的利润率,报价就是220亿美元或230亿美元,还远低于海外发达国家公司的成本价。在他们看来,成本价都要300亿美元了,中国的报价只有220亿美元或230亿美元,肯定是不正当的竞争。结果,国外一些媒体就大量报道这些事情了。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报价应该从自己的成本价视角转变成从竞争对手的成本价视角来出牌比较好。比如,海外高铁制造商的成本价是多少,国内同行应该很快就能推断出来。国内出价一个合理的价位区间是28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之间,紧贴海外多家竞标同行最低成本价成为中国企业报价的上限,然后下浮10%。笔者认为,这个区间就是中国所有企业应该遵行的竞标价格区间,否则就乱套了。核电企业“走出去”,报价不能低于国际同行成本价的10%是比较理想的。

虽然中国只有三家企业拥有核电站建设资质,但是,核电站相关企业较多,而核电站行业涉及的资金额巨大,中国整个核电站相关企业可以一律合并,通过装入上市公司的方式获得资本市场支持,便于国内核电站率先大量上马。这有个好处:一是拉动国内经济,二是拉动核电站企业业绩,三是树立国内核电站企业的安全成功榜样,四是便于国内核电站企业做大规模和利润总额。

另外,国家可以考虑重水和压水管核电站单独建立企业,如此就不会出现同质化竞争。

笔者认为,合并后,技术强了,资产总量大了,上市套现资金多了,国内成功的核电站样本多了,说服力强了,给海外项目发包方带去巨大的信心,才是核电站企业“走出去”的成功保障。最近,阿根廷核电站的中国协议合作者中核集团,就被阿根廷要求先看中核集团在国内承建的核电站样本,只有安然无恙才放心与中核集团合作。

此外,笔者建议,“走出去”的核电站三驾马车要想办法在海外寻找战略投资者,寻找第三方核电公司一起参股,不过中国宜持有六七成股份。这样形成的中外抱团竞标团体在获得竞标成功后,不易引发竞标国老百姓、反对派、媒体的唱空。当然,这也需要通过投保化解意外的风险。

拼资本大于拼技术

国家核电集团虽然是小字辈,但技术上是先进的,与大块头中电投的合并是属于“技术+资金实力”的双赢组合。

不过,笔者认为,就是中核、中广核的第三代核电站技术比第二代核电站技术也没有什么大变化,所以技术不是主要的。在核电行业,资金数量、资金成本、造价才是决定争夺订单的主要依据。

考虑到核电站的建设资金消耗量太大,中电投的固定资产达到6000多亿元人民币,合并国家核电后,固定资产上升不大,能够获得的贷款额度每年大概在3000亿元人民币。可是,每年核电站收入的1000亿美元中,有800亿美元是成本。建设核电站只要准备20%的启动资金,80%的资金可以贷款,如此就是需要准备160亿美元资金,贷款最多只得到640亿美元,相当于4000亿元人民币,每年有可能存在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缺口。这个资金缺口,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引进民间资金、引进战略投资者、国外寻找合作伙伴等方式来完成融资。

很明显,只有让已经建成的核电站不断上市套现,才能源源不断地支持中电投的全球核电站扩张。可是,这考验股市的承接力度,如果把将来10年3万亿元的核电市场的三分之二上市,就是2万亿美元(约合12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这对股市的的确确是个考验。

中电投可以把整合后的国家核电集团以及中电投已经洽谈合作的近30家核电站的将来项目业绩,注入中电投旗下的核电上市公司。30家核电站带来的业绩不少于1200亿美元的市场收入。这还是已经存在洽谈的,还没有包括将来洽谈的核电站业务。只有把大量核电站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变现,才是核电站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 核电 双电合璧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 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news/ 转载请注明

 
遵化人才网www.zhrczp.com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黄岛招聘网www.hdzp.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